慣行農法
因人口增加、耕種面積縮小,農民為追求最小單位的最大產量,近數十年大多採行施用農藥、化學肥料、基因改造的密集耕作方式,以人工化學技術,克服病蟲害及地力衰竭等問題,此為「慣行農法」。 慣行農法的優點,就是將產量產能極大化、減少人力成本,同時栽培出賣相較佳的農產品。缺點則是長期擠搾地力,會讓土壤酸化,讓硝酸鹽及農藥等致癌物質殘留在農作物上;此外,土地及水質也會遭到汙染,嚴重危害環境生態。
「自然農法」比有機農法更徹底杜絕人為干預,讓農作物自然成長,只以落葉及枯草製作堆肥,此外盡量不施肥、不驅蟲,順應節令天候、風土條件栽種農作物,提倡淺耕,努力維護土壤環境的生態多樣性,利用大自然相生相剋的原理,防治病蟲害發生。 一般而言,自然農法的產量比有機農法更少,目前推動或試行的農田更少。